傳統時尚雜誌已死?意見領袖KOL為王的流量時代



前幾天在上海新開的港式飲茶遇到很久沒見的老朋友Andy,他聽到我現在的時尚工作立刻問說:「Alex,你這麼喜歡時尚,現在夢想是不是想當時尚雜誌主編?」我聽到這句話苦笑:「是啊,我小時候翻閱雜誌是這麼想的,但是我現在覺得那些主編連自保都很難了,更何況讓出位子,雜誌能生存就很不容易了,怎麼還會招人呢?」

現在的時尚界因為科技的發達與網紅崛起,傳統時尚雜誌的影響力越來越小,現在裡面大多不是廣告不然就是品牌買的軟文,加上明星被指定品牌選的封面造型,現在雜誌更像是本購物指南,然後裡面參雜少部分編輯用心拍的大片,撰寫的文章,我每次翻完雜誌都是一次次的心痛。

大家平心而論,現在誰還會去便利商店買雜誌?除非是贈品超好,或是封面人物很喜歡,現在的千禧一代獲取時尚資訊都是從instagram,Facebook,snapchat,微博微信獲取,真正買雜誌的人少之又少,除非是我們這些少數熱愛時尚的Fashionista,為了一份往日情懷,為了翻閱雜誌的感動,才會買。

以前時尚雜誌編輯呼風喚雨,現在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就不錯了,無論是大陸或台灣許多傳統紙媒部門都不招人了,現在都是招網路新媒體編輯,畢竟網路寫的文章是有數據,而以前傳統紙本不管內容好壞,都撲通像丟到水裡一樣無聲無息,無法監控這個文章讀者的反饋。

當然在歐洲美國,傳統紙媒還是有一定的權威,去米蘭時裝周坐第一排的一定還是時尚編輯的總監,因為畢竟他們才會用很中立專業的方式去寫秀評,無論是Vogue, GQ, ELLE, NY TIMES  Fashion等國際一流紙媒,還是有一定的威嚴,但可惜的是,真的會去看這些秀評的人,一樣還是少數Fashionista,但是請記得,大部份的消費者還是盲目跟風的,會被社交媒體上的網紅與品牌給左右,最真實的例子就是Dolce & Gabbana。



這個牌子是被傳統紙媒編輯撻伐最嚴重的牌子,首先是政治不正確,時尚界大部份都是支持希拉里,包括Anna Wintour,Marc Jacobs,與許多時尚名人都是站在這一冊,沒人敢表態支持川普,當他當選的時候原本Michelle Obama的造型師Sophie Théallet直接拒絕為
Melania Trump設計衣服,然而Dolce & Gabbana竟然第一時間跳出來表態願意為她著裝(後來發現Melania本身自己也買很多該牌衣服),兩位設計師也常常亂講話說人工受孕不正常,讓Madonna出來反駁,無數的案例都代表這個牌子非常有悖於傳統時尚精英應該代表的價值觀。

然而這個義大利品牌完全無視于這些評論,這幾年完全拋棄傳統時裝秀的審美,開始連續好幾季找全世界的網紅,大陸流量明星,不僅走秀還拍成大片,實際看Live你會發現真實模特與這些網紅身高差距很誇張,衣服非常浮誇可笑。但是僅管傳統媒體罵成一片,網路聲量還是很高,而且銷售數據也很亮眼,這幾年在中國的業績非常可觀,而且因為Dolce & Gabbana有錢,常買很多雜誌的廣告,所以編輯也不敢罵,消費者單從網路或雜誌看到的,還是這個牌子有多火,手機殼鞋子有多好買,真正嚴肅的評論除非你關注這個產業,不然一般消費者不會發現。


加上現在時尚雜誌廣告收入越來越低,訂閱量下降,沒人買,所以雜誌像以往那種權威中立的時代已不在,現在instagram等網紅與流量時代崛起,你讓這些網紅穿一次所帶來的銷售可能遠超過雜誌的好評,所以大陸才會很瘋這些時尚博主網紅,稱呼他們叫做KOL (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

傳統Vogue時尚雜誌權威Anna Wintour,Grace Coddington,Suzy Menkes ,這些名字我小學就在聽了,到現在實際到這個產業,發現還是這些人掌握雜誌資源,可見這個產業階級非常傳統與封閉,加上很多雜誌倒的倒,收的收,以成本來說,做一本雜誌的CP值可能還不如創立一個網路媒體來的高,傳統紙媒只剩下堅持匠人精神的編輯,大部份人去就是履歷鍍金,然後資源夠多就會出來當獨立造型師,或是像Eva Chen轉型做Instagram時尚總監,同時當網紅,發個Instagram Po文都能賺的比以前雜誌辛苦寫稿多。


當今明星,網紅,博主當道的流量時代,每個人都像是自媒體,大家品味差異化,看的資訊也比以往多,人人都能借由網路窺探時裝秀,而不像以往要看報紙雜誌才能獲取。當然雜誌拍攝封面還是有很大的權威性,但也只限於大刊物,以後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自媒體品牌。

我也會開始撰寫更多有關時尚產業的觀察,記錄下我在時尚產業最真實,精辟的時尚見解與觀察到的時尚品牌行銷案例,讓大家對時尚有更深層的了解。

歡迎加入我的粉絲團和instagram,了解我在上海時尚產業的工作與生活

XOXO 
Alex Sh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