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使你的人生也交換My awesome exchange life!


前幾天剛跟親朋好友分享完這半年在歐洲交換的照片,有些長輩總會說:「出國玩半年很爽喔,玩透整個歐洲,太幸福了啦!」但其實在歐洲擔任交換生不只是玩樂,真正快樂的地方是學習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開拓自己的價值觀和視野,讓自己的人生也交換。

小時候讀歷史地理總是硬背,學校老師給的都是他們自己的論點和舊知識,真正要去了解一個國家還是要去身體力行才會深刻的烙印在心中,永遠不會忘記。我記得在挪威看到真正峽灣時的感動,在我交換的荷蘭體驗到除了大麻以外的多元種族文化,在佛羅倫斯看到文藝復興的足跡。

上課老實來說,荷蘭人頗愛翹課,但他們不是翹課打電動睡覺或是吃美食看電影,他們是去實習打工吸取經驗或是旅行增廣見聞,他們有興趣的課才會去上,並且有本事不用求老師仍然高分PASSRSM裡面同儕都聰明的不得了,上課的時候老師會很友善的提供許多衝突的觀點,曾經在一堂行銷課加拿大籍老師提出的觀點就是正反面都能闡述,但她總會保持中立的觀點,鼓勵我們發言。我還記得在台灣我很愛舉手但總會有種害怕會被同學嘲笑,或是老師總有預設答案而去否定我。荷蘭不會,老師會幫你分析你的答案然後說:I think your opinion is great, but let’s think from other aspect」永遠肯定學生在200人面前舉手的勇敢,同學也會永遠尊重你的發言不會有噓聲或嘲笑。老師也不點名管出席率,老師課程有魅力,自然學生會去前往上課。
  (與行銷老師的合照)
之前在台灣我是個不獨立的小孩,不會煮飯更不會去銀行開戶。但到歐洲沒有父母的幫忙,沒有7-11,全部都要靠自己。曾經腳踏車鎖住打不開求助無門,只好半夜跟中國朋友扛著大鉗子解決,種種經驗都讓自己快速成長。常吆喝不同國家的朋友來吃我煮的台菜,聽著他們分享自己國家的一些趣事,如同翻閱一本本無價的文化書。跟他們談論台灣的故事,並且用美食來認識台灣。我覺得真的去學校解說台灣成效不一定有用,但藉由朋友的推崇,他們就會想起來「喔,我知道Alex那個來自台灣的學生! 」把自己社交生活打開,每個人都是最好的台灣代言人。

誰說派對是壞東西,在歐洲,會玩會讀書才是真本領。因為平常大家課表零散,每個禮拜的social drink是大家認識同學,拓展人脈的最好時光,在學校害羞的學生也會來派對跟朋友敘舊。在荷蘭,因為商店餐廳都很早關,所以CaféBar是大家下班後跟朋友聚會的最佳場所。在那裡,我交到許多荷蘭朋友,甚至還因此擔任了學生服裝秀主持人。學校裡聰明的德國學生在上課也會問老師要怎樣才能讓主題派對的售票更有效率,派對已經是歐洲年輕人血液裡的一部分了。
    (最後一次的女王節船上派對)                 
因為荷蘭的多元文化包容心,種族歧視幾乎是看不見的。每天跟很多不同種族的人聊天了解不同的價值觀,上課分組跟不同國家背景的人合作,雖然溝通上比較辛苦,但我學到了菲律賓同學對細節的關注,美國朋友精闢的分析能力等,這些都無形中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實力。在交換過程中就像跟世界交朋友,這些珍貴的友誼是一般旅行得不到的。荷蘭人十分節儉,平常吃的簡單,注重的是戶外運動和旅行,也讓我更重視生活品質。每位學生幾乎都對未來很有想法並且努力實踐,不會有整天在宿舍打電動,或是花時間排隊吃美食,總是一步一腳印的往自己夢想前進。

交換的過程真的就像用多元文化把自己從頭到腳洗了一遍。我開始會用不同國家的觀點去思考事情,不會再用刻板印象評論別人;看過更大的世界後,用寬廣包容的心去看待每個人;因為獨立生活過,回台灣許多事情都自己親手來,不再媽寶。在荷蘭的半年讓我人生徹底的交換,更了解自己想要的夢想,獲得難能可貴的友情,還記得最後一次派對上愛爾蘭好友Aine說:「交換讓我們相聚,世界這麼大,我們還是會再見面的,因為我們ROCK整個荷蘭!」
 (最後一個禮拜在Buddy家的農場體驗荷蘭鄉村生活)
XOXO
Alex Shih 

留言